找到相关内容132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教医学的特色

    杂藏经》中明确指出:如世有良医,以妙药治病,诸佛亦如是,为物说唯心。在佛陀看来,此世间之诸种文明,无不在引导人们向心外求,追名逐物,满足贪求欲望,使人类心灵放浪形骸,颠沛流离,找不到自己的家园,遭受...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74766031.html
  • 论大意宗杲

    其本心,忘情逐物,以至于心随物化,亦不废弃世间生存之为人的常道,而能实地践履其当为之职责。唯其以出世间的情怀而做世间的事业,将既得于实相的真实生命切实展布于世间生存的经验过程,方能“随缘放旷,任性逍遥...

    董 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82966080.html
  • 荒木见悟著,连清吉译:〈“新版佛教与儒教”的撰述意图〉

    于万事万物,有一脉相承之理的贯通,亦相应于个性事物之多样性而显现,故名之为“理一分殊”:  理固是一贯。谓之一理,则又不必疑其多。意一理散为万事,则灿然有条而不可乱。逐事各有一理,逐物自有一名。各有攸...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35469891.html
  • 存在与体悟

    念头死,才有法身生”,“若要人不死,必先死个人”。正是各种各样的虚假意识活动,使人与真实的存在相互分裂。打念头的目的,其实也就是要把向外逐物的思维念虑活动逆转性地扭回生命存在自身,使人在内观的澄明境遇...

    张 新 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34870589.html
  • 以憨山为例探究晚明佛教之“复兴”内涵

    的僧人形象吗?法祥一生居于侧刀峰,日夜精勤,以豆为珠,净念相继,终此一生。一生只以自己生死为重,其余皆不涉入,可谓「僧之清者」。憨山称赞说: 「嗟哉末法,逐物失真。何如我公为道忘身,……影不出山,迹不...

    见晔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181173050.html
  • 禅宗哲学的境界论

    禅宗哲学的境界论  禅宗以重现本心为终极关怀。禅宗指出,世人由于迷己逐物,逐物迷己,导致了“本来面目”的失落。为了重现“本来面目”,禅宗运用不二法门,通过般若智观,来粉碎迷情妄念,回归于纤尘不染的生命源头。“回光返照便归来,廓达灵根非向背”《传灯》卷30《希迁》, 不向外求、重视内在生命的禅悟状态犹如“回光返照”,《五灯》卷13《弘通》:“如何是本来身?” “回光影里见方亲。”《续传灯录》卷21...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491673660.html
  • 朱熹的儒佛之辨

    明道教人静坐,李先生亦教人静坐。盖精神不定,则道理无湊泊处。”又云: “始学工夫,须是静坐。静坐则本原定,虽不免逐物,及收归来,也有个安顿处。”(《朱子语类》卷十二,第217页)在朱熹看来,静坐是安顿...

    刘立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135277295.html
  • 六朝形神之争

    为患,死为反真,“特犯人之形而犹喜之”,《文子》“形有靡而神不化,以不化乘化,其变无穷”等等,这些言论是在说明“生不尽于一化”、“方逐物而不返”的道理,而不是宣扬“生尽不化”的。  第三,慧远认为薪火之...

    刘立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123278263.html
  • 圣凯法师:论三法印的现代意义

    使现代人疲于奔命、逐物沉迷,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造成了现代人普遍的异化。光怪陆离、日新月异的物质文明使现代人目迷五色、纵情享受,而商品化价值观念的普遍流行又使现代人冷漠疏离、焦虑紧张、失落彷徨。...

    圣凯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454379425.html
  • 秘密曼荼罗教广付法传解题

    ,察微亚圣。盛德若此,宜速命入。’对曰:‘何谓也?无言妙辞,斯之谓欤?’曰:‘夫水也者,随器方圆,逐物清浊,弥漫无间,澄湛莫测。满而示之,比吾学之智周也。彼乃投针,遂究其极。此非常人,宜速召进。’龙树...

    冈田契昌阿阇梨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263480095.html